close

前陣子看到報紙體育版,看到高爾夫球曾雅妮、網球盧建勳甚至美國大聯盟郭泓志等的精彩表現在國際體壇間發光發熱,這件事情証明只要訓練方法正確,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努力,終究一定會有所成績。這些殊榮,國內媒體及社會對於他們傑出的表現,都以《台灣之光》或是《新台灣之光》的封號來報導。這樣的頭銜,我不是很喜歡,因為冠上這麼大的帽子,表示我們心胸及視野還是很狹小,而且是虛榮心作祟。

什麼是台灣之光?定義是什麼?為什麼像鈴木一朗在大聯盟屢創佳績,在日本並沒有封他為《日本之光》?姚明在NBA大放異彩的表現,在大陸也沒有封他為《中國之光》?甚至美國前總統卡特致力於全球和平而努力,他的成就在美國也沒有封他們為《美國之光》?到底我們跟其他國家公民的成熟度差距在那裡?

這件事情我跟好友小麥討論過,我想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大國民眾的風度,而關鍵在於公民文化素養將是成功因素之一,因為我們在這裡太滿足於現在而看不到世界正在變化。什麼是大國?這沒有一定的規範,像荷蘭或是日本的領土小,但在國際間卻是屬於大國的定位。這點我想起新加坡人曾經說過,新加坡很小,但是新加坡人很大。這是大國公民所呈現出自信與胸襟。

記得我兩位英國好友TonyJames在聊天時跟我說,他們看國內新聞只要看整點十分鐘就好,其餘就可以轉移其他的頻道或是關上電視。聽完兩位外國友人所說的,真的讓人很汗顏,也很諷刺,因為我們的新聞如連續劇般的華麗但沒有內容,使得我們所收到的訊息很表面,並沒有得到深入報導與分析的報導,也沒有探討新聞背後所帶來的影響及意義,尤其國際新聞報導的比例太低,讓民眾所收到的資訊與知識都是片面,不夠深度,面對目前國際新的局勢正在變化中,是否準備好面對新的趨勢?

這也不能怪媒體,因為他們有生存的壓力,因此必須創造高收視率為前提,才能吸引廣告商的青睞,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潤,這是很典型資本主義下的社會,這不是對錯問題。只是我們有權利、有選擇去吸收不同的新的知識,同時必須要大量的閱讀,用文明的態度看待生活周遭的小細節,那麼我們的視野與素養將會提升。

回到原點,對於《台灣之光》所帶來的迷思,我個人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台灣之光》,意謂著,不羨慕別人的成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讓自己的心胸打開,放棄在封閉下自我感覺良好,讓個人熱情所帶來的自信心來成就個人屬於自己的舞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城市,角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